这束光,闪耀“第一动力”的光彩|高质量发展调研行·记者手记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8:34:14 来源: sp20240604

原标题:这束光,闪耀“第一动力”的光彩|高质量发展调研行·记者手记

5月27日,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媒体记者走进上海光源。这个记者曾多次采访过的地方,堪称新闻报道的一座“富矿”。

2004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,2009年5月6日正式对用户开放,已经投用15年的上海光源仍在向“更强更亮的光”不断进步。就在10多天前,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——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。上海光源已有34条光束线和46个实验站服务用户实验,成为现阶段光子能区覆盖最广、运行线站数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,其整体性能已位于国际前列水平。

上海光源究竟是做什么的?描述起来比较深奥,但有一句话可以概括:为科学服务、为创新服务。

上海光源早年做过有趣的试验。人们都说盐吃多了易得高血压,根据在哪里?研究人员用实验鼠做实验,不断给它喂盐,过了一定时间后,将老鼠的血管置于上海光源之下一照,结果发现它的血管壁增厚了、血管直径变小了,这就是科学验证。上海光源可以让科学家、研究人员通过这束光,看到寻常难以看到的场景和画面,这束光不是普通的光,而是“神奇的光”——同步辐射光源。

15年间,上海光源服务了全国近800家单位、约4500个研究团队的4.7万多用户,支撑他们完成了2万多个实验课题,在原子、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,解决了许多重要科学问题、关键技术问题,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.1万篇,其中发表在《科学》《自然》《细胞》等期刊论文220多篇。可以说,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、凝聚态物理、化学、能源环境和医学等学科前沿和应用研究方面,帮助和推动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。

不只是服务科研,支撑科技创新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,是上海光源的又一大亮点。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遇到的难题,在上海光源的助力下得以攻克。比如在量子材料领域,依托上海光源光子能区覆盖宽、能量分辨率高、光斑尺寸小等综合性能国际先进的电子结构探测能力,用户在拓扑物态、高温超导、低维量子效应、新奇磁性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,其中,“首次发现外尔费米子”和“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”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。

上海光源俯瞰。资料图片

上海光源俯瞰。资料图片

面向产业应用,打通关键技术“卡点”。上海光源通过产学研合作,参与解决行业核心技术难题,推动行业创新和产业能级进阶。例如,上海光源突破极紫外光刻胶性能检测关键技术,解决了国内极紫外光刻胶研发过程中的表征难题;通过原位观测,解决核心工艺难题,支持高性能高强碳纤维材料国产化千吨量产;支持攻克车身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,解决高性能高铁接触线连铸工艺;支持开展“复兴号”材料工艺改良验证;支持化工领军企业创制出2种具有国际分子筛结构代码的新型分子筛。

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、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副经理邰仁忠说,目前,上海光源已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,涵盖生物制药、化学化工、新能源、高性能材料等领域,并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建设石化产业应用专用线站,系统性、持续性解决其产业核心技术问题,赋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、持续创新力。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则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利器。上海光源的这束光,不仅是“神奇的光”,更是“创新的光”“自立自强的光”,闪耀着“第一动力”的光彩,照亮科技前行道路。(作者:谢卫群)

(责编:方经纶、陈键)